第四十五章 淞沪之苏州河南岸(2)
10月23日晚上,日军趁着夜色,悄悄地用橡皮艇载着日军,想趁守军不注意,来一次奇袭。
孙立人接手下士兵报告,发现了这伙日军。
孙立人下令:先别打,等日军的船到河中间的时候,在发动进攻。
孙立人观察着日军的动向,突然,孙立人大声下令:打!
在苏州河南岸的中国工事的碉堡里,机枪齐发,把在河里的日军打的全军覆没,而中国守军的工事是钢铁构筑的,无一伤亡。
日军面对守军的顽强进攻,气的咬牙切齿,但又无可奈何,情急之下,日军朝苏州河南岸的中国军队,天天用炮击,可是中国守军的工事是用钢铁构筑,根本毫发无伤。
10月24日清晨,邦义起床,发现这一天早上是大雾,他看了看河对岸,发现连河都看不清,更别说河对岸了。
邦义马上意识到,在苏州河附近,天天下雾是很正常的事,如果日军趁大雾天气进攻,那我军必定防备不足,要吃大亏。
邦义来到孙立人指挥部,对孙立人说:“孙司令,今天下大雾,你知道吗?”
孙立人看了看外面,对邦义说:“你是不是担心日军趁大雾天气强攻啊?”
高手就是高手,一眼就看出了气候的变化对军事的影响。
邦义点点头,说:“你都知道啦?”
孙立人笑着对邦义说:“放心,我已经传令下去了,在大雾天气加强警戒,放心吧!”
孙立人接着说:“以后,你如果不嫌弃的话,叫我大哥吧,别总是司令,司令的,听着觉得生分。”
邦义笑道:“好,孙大哥,我记住了!”
连续几天,日军强攻都没有取得好的进展。
有一天晚上,日军指挥官来到河边,他突然发现,这时的苏州河河水的流向不是自西向东,而是自东而西地倒流,一连几个晚上,他都发现了这个规律。
原来苏州河河水受涨潮的影响,天黑时涨潮,河水倒流,天亮时,河水又恢复往常。
日军指挥官看到这一情形,心中大喜,这样的话就不用搭桥了,只需要晚上在北岸搭一个浮桥,等到天亮,利用水的流向和浮力,浮桥就会漂到南岸,与此同时,再用迫击炮发射几枚烟雾弹,日军便可顺利登陆南岸。
日军指挥官连忙回到指挥部,布置接下来的进攻计划。
10月28日,天又下起了大雾。日军昨晚早就架好了浮桥,加上早上的大雾,简直就是完美啊,日军指挥官一声令下:快过!
可是日军并不知道,孙立人早已布置好了一切。
原来,孙立人每个大雾的早上都早早地起床,目的就是怕日军偷袭,而这天早上,日军终于下手了。
孙立人立刻下令:朝着浮桥投手榴弹。
一时间,日军大雾天气看不清小小的手榴弹从天空飞过来,浮桥当场被炸,日军落水者和被炸死者不计其数。
邦义听到动静,来到了孙立人指挥部,邦义笑着说:“大清早的这么热闹啊!”
孙立人也笑了,说:“日军早上偷袭,我正在请他们吃早饭,走!咱去前面看看去。”
孙立人带着邦义,来到了前线指挥部。
日军由于猝不及防,伤亡很大,但由于强渡的人多,还是有一批日军上了岸,上岸之后,这些日军便扎进附近纱厂的储煤窖里。
这些储煤窖在一个三米高的陡坡下面,枪打不着,手榴弹仍不进去,守军的士兵感到很着急。
孙立人立刻下令:先把水面上的日军橡皮船炸沉,不让日军增援,然后慢慢解决这伙儿孤军。
手榴弹把橡皮船炸沉后,北岸的日军急得直跺脚,南岸的日军见退路没有了,只得固守待援。
孙立人这时下令:迫击炮朝目标附近轰击,把储煤窖炸塌。
邦义对孙立人说:“别急啊,用迫击炮多浪费啊!”
孙立人问:“你有好办法吗?”
邦义用手指了指纱厂,对孙立人说:“那里面的好东西,不用白不用!”
孙立人笑了笑,知道了邦义的意思,对官兵们说:“兄弟们,停止炮击,去纱厂,搬棉花!”
邦义大笑道:“知我者,孙大哥也!”
兄弟们其实都不知道两位长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一捆捆棉花搬过来之后,孙立人下令:把棉花浇上煤油,朝陡坡下推。
一团团棉花像一个个大火球似的,滚向储煤窖口,日军在里面动弹不得,全被活活的烧死了!
邦义和孙立人见此情景,哈哈大笑。
日军经受了这次打击之后,好长时间都不敢进攻!
11月3日上午,上海派遣军主力在苏州河北岸集结完毕,这天又是一个大雾天气,日军指挥官一声令下,日军纷纷利用橡皮船强行渡河。
由于此时的日军规模巨大,大量的日军不断的登陆南岸。
税警总团第二支队会同新一团拼命反击,终寡不敌众,丧失阵地。
中国军队被迫向后撤离,孙立人对全军说:“现在,我需要敢死队200人,负责今晚夺回失去的阵地,有没有人愿意报名?”
孙立人话刚说完,手下的士兵纷纷站出来,这里面也包括王战。
孙立人任命王战为敢死队队长,晚上的时候带着200名勇士出发。
11月3日夜里,雾气又开始慢慢聚集,王战带着勇士们,慢慢地抵近日军阵地。
王战大喝一声:“兄弟们,上!”
瞬时,杀声四起,勇士们拿着刺刀冲向日军阵地,与日军进行逐屋逐室地争斗。
邦义和孙立人见王战带领的敢死队,已经冲上阵地,两人也率领剩余的官兵一起杀来,为王战支援。
11月4日凌晨,战斗结束。除了小红楼据点以外,其余的阵地皆被中国守军夺回。而此时,中国守军的损失也巨大,新一团只剩下不到200人了,税警总团第二支队打的也不到500人。
早上,一支中国军队来到苏州河南岸中国守军阵地,准备接过苏州河南岸的防务,让这两支军队撤回去休整。
而接替防务的不是别人,正是三十六师新编二团,团长也是邦义的老朋友,杨胜。
杨胜带着部队从远处赶来,见到孙立人,敬了个礼,大声说:“报告长官!三十六师新编二团团长,杨胜,奉命前来接替防务。”
邦义在一边抢过孙立人的话,说:“你一个团的兵力,够么?”
杨胜一看邦义也在这,大叫了起来:“你小子也在这儿啊!”
邦义故意指了指自己肩膀上的上校军衔,对杨胜说:“什么你小子,你小子的,我现在可是你的长官!”
原来,杨胜虽然也是团长,但军衔只是中校。
杨胜刚要故意地朝邦义敬礼,邦义见状,一把拉住杨胜,连忙说:“开玩笑的,开玩笑的,别当真,别当真!”
孙立人在旁边笑着说:“你俩认识啊?”
邦义对孙立人说:“我军校的同学,杨胜!”
接着,邦义又对杨胜说:“这位是税警总团第二支队,孙司令。”
两人经过邦义这么一介绍之后,相互敬了个礼。
杨胜对两位说:“我只是我们师的先头部队,大部队在明天中午之前就会集结赶来,你们赶快下去休整吧!”
孙立人对杨胜和邦义说:“我回去集合部队,准备换防!”
邦义朝孙立人点点头。
杨胜对自己的部队大声命令道:“全体官兵听令,接过兄弟们的防线。”
邦义拉着杨胜,小声地问:“你打的不错啊,都升团长了,许德安那小子呢?他不是和你一个部队么?”
杨胜叹了一口气,说:“战争一打响,我们师打的还不错,后来日军大量增兵,我们的阵地被攻陷,团长为了夺回阵地,组织敢死队,我和许德安都在,后来阵地夺回来了,许德安战死了。”
邦义一听,又一个兄弟战死,半天没说话。
杨胜问:“怎么不见韩斌?我看你都是团长了,韩斌至少得是个旅长吧!”
邦义听杨胜问起了韩斌,又遭受了一次打击,对杨胜说:“韩斌失踪了,是死是活都不知道,不过看现在的局势,应该凶多吉少吧,李才也战死了,现在,在咱们那帮兄弟中,就剩我俩了!”
杨胜对邦义说:“李才的事我早就听说了,韩斌的事咱也别太难过,不是还没结果嘛,说不定韩斌福大命大,现在在别的部队也说不定!”
邦义无奈地点了点头,说:“只能这么想了!”
